【风蓝读两会】财政预算报告解码

2023-03-15

财政部35日发布《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与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提出,2023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7300亿元,增长6.7%。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5130亿元,增长5.6%。赤字38800亿元,比2022年增加5100亿元。

财政预算报告指出,虽然当前财政收支形势依然严峻,但在2023年经济有望总体回升”的经济背景下,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面临挑战,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相较于2022年,2023年报告定调更为积极,对财政可持续的要求更为突出,政策基调更强调“针对性”。本文将从财政收支预期、重点支持领域与财政节奏与持续性三个维度进行分析解读。

一、财政收支预期

2023年财政收入预期修复,财政预算支出强度提升。得益于我国经济快速修复,经济回暖导致企业盈利、居民收入和经济活动等变量带动财税回升。2023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7300亿元,增长6.7%,加上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19030亿元,其中包括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500亿元,从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5750亿元,地方财政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11780亿元,收入总量为236330亿元。

支出方面,2023年一般财政预算支出将维持较高强度,同比增长5.6%。除了收入改善外,1.9万亿元的调入资金亦对支出有较强支撑;超10万亿元的转移支付,增长7.9%(剔除一次性安排的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等专项转移支付),再创新高,既有助于保障基层运转,也能够有效支撑促消费、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等战略部署。

2023年预算赤字率小幅增长2023年目标赤字率拟按3%安排,赤字规模达3.88万亿元,比2022年增加5100亿元。其中中央赤字31600亿元,比2022年增加5100亿元,是杠杆主力。地方赤字7200亿元,与2022年持平。赤字扩张缘于国债相较2022年增发5100亿元至3.15万亿元。

根据赤字规模计算,预计明年名义GDP增速在6.87%左右,可见《政府工作报告》中5%GDP增速目标较为保守,反映了今年稳中求进的施政理念。2023年实际赤字总和5.78万亿元,实际赤字率约为4.5%,相比于去年4.7%略有下降,可能的解释是由于2023年预期GDP增长较多,而实际赤字总和变化不大,所得赤字率自然会下降。4.5%的实际赤字率并不代表财政宽松力度缩小,反而代表了财政政策在力度不减的情况下,宏观赤字结构更加优化。

专项债重要性提升。地方政府债务承压下,地方新增一般债额度维持不变。新增专项债额度较2022年提升1500亿元至3.8万亿元,意味着地方专项债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专项债规模持续放量,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利率呈趋势性走低态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政府债务压力。预计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2023年到期专项债3.6万亿以上)、置换部分隐性债务以及推动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专项债的作用将持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二、财政重点支持领域

政府消费保持必要强度,保民生稳收入消费助力。报告中针对提振消费、扩大需求明确了加大政府投资引导与加强民生保障两大抓手。财政对于需求不足的激发预计将是贯穿全年的,激发方式在于扩大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覆盖面2023年中央预算内安排6800亿元支持政府投资,同比增长6%。报告强调政府投资资金分配将更注重优化,将向债务压力小、项目成熟且在建项目较多的地区进一步倾斜。

民生方面,报告明确提出“加大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促进消费潜力充分释放”。中央财政分别在就业补助、学前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安排了668亿元、250亿元、1700亿元与1567亿元,相较2022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社保就业支出维持较高强度、同比增长7.1%,高于总体一般财政支出增速5.6%

保障民生的同时,稳投资、促产业发展为2023年财政支出的发力重点。报告强调“在合理增加和优化支出上再下功夫,注重与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科技政策、社会政策等协同发力,更直接更有效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预计2023年产业政策驱动财政、货币协同发力的政策格局将逐步形成,更科学的解决“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的财政收入不足、货币政策信用体量不够等问题。

预计发力重点,一是基建类支出进一步加力,资金投入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2023年专项债投向领域拓宽,新增能源基础设施及新型基础设施,用作资本金领域新增新能源、煤炭储备、国家级产业园区等领域将加快相关重点项目发展;据国金证券数据显示,20231-2月地方新增专项债超七成投向基建类项目,重点支持产业配套设施建设的市政产业园项目、及新基建领域的轨道交通项目,专项债用作资本金重点投向交通建设类项目,约八成专项债资本金投向铁路、收费公路、轨交等项目。二是产业发展科学技术支出进一步增长。报告表明,2023年除了稳增长“投资先行”的交通、能源、水利、农业、信息等重大工程,核心技术赛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乡村振兴产业升级、新能源体系建设预计将得到更大的财政支持。

三、财政节奏与持续性

财政发力明显前置,“准财政”作用进一步显现。2023年初经济工作重点强调推动经济运行在年初稳步回升,加速项目开工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等。20231-2月,新增专项债发行8270亿元、发行进度达21.8%,伴随着专项债资金加速发行落地,稳增长相关的工程项目节后开工近九成,水泥、沥青等类高频指标亦映射基建落地加快。

参照2022年经验,2023年新增专项债或也在上半年发行完毕,下半年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及政策性、开发性银行新增信贷等“准财政”资金或可延续、助力稳增长;此外,截至2022年底,各地专项债结存限额或仍可依法盘活,但具体使用空间可能受到剩余限额地区分布不均等影响。除财政支出政策外,报告强调税收抵减与财政贴息等政策将更加灵活精准。

综上所述,预算报告重点如下

一是财政收入与支出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财政加力提效,继续支撑经济平稳修复。

二是中央作为2023年杠杆主力,在保证财政支出强度的同时,更多强调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三是扩大内需成为2023年财政的首要任务,财政政策对需求端刺激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上升。

四是专项债与中央转移支付覆盖面与力度提升,产业升级发展得到更多保障。


分享